自从Bluefire(蓝火)掀起蓝色风潮之后,蓝海绵就一直象征着多尼克旗舰的标志,而国人一直对蓝海绵情有独钟,似乎蓝色不仅是潮流,也代表更好的性能。至于国人为什么对蓝海绵情有独钟,因为一线国手用的都是蓝海绵啊!

(老司机肯定知道这是谁的球板)
应对40+的改革,多尼克先针对经典的高密度套胶F1推出了F1 Plus,之后又针对Aucda系列推出了Acuda Blue系列,而如今推出的Bluestorm系列,是多尼克在蓝海绵领域的第三款,以续写多尼克在40+时代的蓝色传奇。

(多尼克的40+三部曲,从左到右分别是F1 Plus、Acuda Blue P1、Bluestorm)
没错,就是它了
在说Bluestorm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多尼克在40+时代推出的套胶产品都做了哪方面的调整与改进:
经典高密度搭配强摩擦胶面的F1 Plus:
F1 Plus在老款F1暴力输出流的基础上,改善了胶面的摩擦性能,提高稳定性,同时又很好的保留老款F1击打的脆爽手感,使之拥有极快的速度与旋转以适应40+时代的需求。
缩小孔径的蛋糕海绵的Acuda Blue:
多尼克 Bluefire(蓝火) 是继F1以后无机时代的又一经典,蓝色蛋糕海绵的先驱、 Bluestorm系列与Acuda Blue系列的前辈,大孔径的蛋糕海绵为其提供了良好吃球感与较长的持球时间,同时提供强大的支撑力与强劲的内能效果,再加上其胶面稳固的抓球性能,使其成为了目前弧圈球盛行之时的一大利器。
Acuda Blue系列在 Bluefire(蓝火) 的基础上针对40+时代进行了一些改进和升级,缩小海绵孔径提高海绵的密度,以获取更强的支撑性能,提高了扎实感与球速,在出球的线路上也有相应的优化,出球弧线较为低平,适合全面型的打法选择。
那么话说回来,Bluestorm到底在哪些方面加强了?
都说40+出球力量减弱了,套胶需要力量强化,那么力量从哪来呢?熟悉多尼克的朋友可能知道,多尼克反胶常见的海绵厚度为1.8mm、2.0mm、MAX(约2.1mm+),而这次Bluestorm的海绵厚度为1.9mm、2.1mm、Max+(厚度约2.2mm+),整体高了一档,不难看出这是为40+球做的优化,加厚之后的海绵能提供更强的支撑以及力量,能够有效平衡40+带来的速度衰减,以保证高质量的进攻。

(Bluestorm是多尼克在厚度上的第一款MAX+,右为Bluefire M1封套的厚度标示)
国球汇君本次拿到的型号为Bluestorm Z1,老司机都知道多尼克一般都是一口气出三款的(Z1、Z2、Z3),不过毕竟人人都爱“暴力”,硬度最高的Z1肯定要更受小伙伴们欢迎。
Z1采用了孔径较小的蛋糕海绵,颗粒排布较为密集,采用了短而粗的颗粒结构。用邵氏硬度计实际测量时,Z1的整体硬度要高于Bluefire M1,高硬度的海绵是一方面原因,另外还得归功于密集排布的粗短齿粒。
独特的齿粒形状,造就了Z1“发力才见效”的特性,如此一来,小力量的虚弹的效果似乎被巧妙的中和掉了,只留下扎实敏锐的摩擦感,利于台内的搓、摆等需要更精确手感反馈的操作;发力后则拥有较为稳定的弧线,充沛的喷射力也使得弧圈球更具侵略性,同时能够兼顾击打的精准性,俨然一副“进攻为王”的既视感。

如果Z1定位为正手套胶,可以说是调校的比较完美了,只是需要较强的发力才能够打透,若是作为反手,或许就只有专业选手的发力才能发挥出其特色了。
一般来说国内大部分球迷的正手使用率都略高于反手,而早期的德套给人留下了一个容易碎边、不耐用的印象,作为正手口粮难免有些“肉疼”,而多尼克新一代工艺进一步提升了套胶寿命。Bluestorm系列甚至大胆的在封套背面注明了使用寿命提升50%,毕竟业余球迷更追求套胶长期服役的效果,耐用,才是更好的正手。

咋样?Bluestorm让你心动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