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家居设计的发展,一直伴随了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博采众长,融入了不同民族的特点。但在骨子里深处,这种感悟的认知变迁,却雍容的根值于中国人的灵魂,埋于心底,恰如其分的展现出展现了中式文化的精髓与底蕴。

书房的装饰,以感官为起点。即“嗅”是以“闻”的方式来感官,嗅中式家居中传承千年的文化味道。“赏”是以“观”的方式来看中式设计的典雅与活泼。触则是通过触碰来明了中式家居历经沧桑的温柔敦厚之美。志是一种体悟,体悟千年的文化美。
— ❶ —
嗅

古人在书房常常设有香炉,篆香缭绕,味道若有若无,丝丝渺渺。上至王孙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在家中燃一盏香炉再正常不过了,于是这也成了中国家居中特有的一种味道。
远看像一个翘首伫立的音符,生出来几许活泼感,香一般是插在香炉圆圈内的九点钟方向,似乎这样设计更显禅意,焚香渺渺。待香散去,又可将之视为种植的花器,插一只腊梅,摆于案几前,又是一道风景。
雅士书斋,静窗明几,怡情养性,供一只香炉,馥郁满炉,溢入整个居室。炉用质感的纯铜打造,炉身又以珐琅采的方式,画有各类图案。香炉小巧,雅物配雅室,炉内但闻清香不见有火星,品香幽处是佳境。
— ❷ —
赏

赏的目的在于极视觉之娱,审美可以说是一种无功利的体验,通过视觉的感官,来达到心情的变化。书房中有这样的摆设几乎是必然的。中式赏在意境,因此字画,雕塑,摆件成为其在书房中怡情养志的必备之物。
清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时尚与传统并存。精致的外观设计,将荷花的青青雅雅的姿态雕饰出来,荷花间有鹊飞枝头的雕饰,这样的景致既优雅又时尚。赏之悦目,观之神怡。享受一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从容与禅意。
以竹子为花器,栩栩如生的造型,其间伸出一两只盎然的绿意,像是暖春之色。竹子有节节高升、蒸蒸日上的寓意,这种景色虽小,既不艳丽,也不雍容,却有一种绝处逢生的顽强。成就“素”之美,多一分则艳,少一分则寡。
— ❸ —
触

很多家居设计乍看之下,似乎平淡无奇,但在你的触摸之下,便能感受到不同的纹理的细腻设计,闭上眼睛,用心触碰这种美,这样的家居体验,似乎更是别致新颖。想来书房的家居生活才能带来这样的体味。
以物象为手段,用形状为法则。显示了万物之繁杂冗态。以至简的方式进行家居的设计。双手触碰之下仿佛能够穿透像木细腻的纹理。而桌子之间的相互勾连皆是由榫卯结合,一腿一枨,传承古法,精致匠心。
秉承对古人的敬仰,沿袭古人日日习书作画的生活情景,触摸笔端的柔软,沉稳静谧,写下一行行岁月的眷顾,黄铜暖而柔光,让两种不同材质彼此融合,相映成趣。方圆的构造古朴清丽,带有古人最和谐的祝福。
— ❹ —
志

嗅、赏、触的最终目的皆在于明志,对“志”的理解存在于我们黄色表皮下的血液里,藏在我们黑珍珠似的眼睛里。这样的理解似乎承载在书房中的书写生活,存在于我们一桌一椅一杯盏中,在家居中隐而不现。
家中挂几幅字画成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家居装修方式,宁静致远,淡泊清雅。以文中的志趣作为自己的志趣,在欣赏字画的同时解读其间的意义,一来赏玩,二来明志,三来装饰,可谓一举三得。
对设计而言,灵感固然重要。但把灵感付诸实践的过程也很重要,尤其是对于浮雕的作品,在笔尖落下的那一刻,就将内心的图像在纸上衍生。这是一种心照不宣的志趣,也是一种灵感浮动的趣然。
以感的方式出发,来了解中式,应用中式,并体悟中式,中式书房在设计,不同于其他的风格,往往更容易产生带入感,这种带入感主要强调于隐藏在设计背后天地人和的观念和卓卓不凡的品质匠心,这也正是中式书房的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