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浮漂的应用当中,首先要掌握一些基础的东西,钓大鱼用大漂,钓小鱼用小漂,钓深水用长漂,钓浅水用短漂,钓大鱼调高目,钓小鱼调低目,吃口好调高目,吃口小调低目,深水鱼慢用小漂调低目,浅水鱼快用大漂调高目,生口用大漂,滑口用小漂。号大浮漂大,号小浮漂小,这样的应用也是常规而相对。

有很多钓友都不曾留意过漂脚,又有一些人都很看重漂脚,究竟漂脚在浮漂的整体功能上起了多大的作用,是怎样起的作用呢?跟随笔者的思路慢慢道来。谈到漂脚无非就这么几点:长短、粗细、比重。
一、漂脚的长短

我们都知道浮漂都有一个重心,在浮漂的两端任何一端如果我们给它一个切向力的话,浮漂都会以这个重心为轴心而旋转,而这个重心点到受力的这一端的点的距离是力臂,一个浮漂的重心点距漂脚的底部距离就是浮漂翻身时的力臂,所以漂脚越长力臂就越长,而力臂越长,漂翻身时底部运动的轨迹也会越长,轨迹越长,漂翻身所用的时间也就会越长,也就是说漂脚越长浮漂翻身就越慢。另外,在浮漂的翻身过程中,浮漂的重心点不是固定在水的某一点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漂的翻身运动向水下慢慢移动的,也就是说浮漂翻身越慢,这支浮漂的重心点下降的就越深,那么浮漂翻身后浮漂外露在水面的就会越少。

至上我们可知漂脚的长短至少决定了我们钓鱼时的两个方面:一是翻身的快慢;二是浮漂翻身后浮漂外露水面的多少。对于翻身的快慢与我们钓鱼有关的作用只是起个引鱼的作用,从上面浮漂的运动规律可以看出浮漂从开始翻身的瞬间,就是铅坠减速的开始,这时一般在水的中下层了,如果塘内鱼稀、窝中鱼少,在坠带钩饵这个减速慢慢下沉过程中引远处鱼入窝就饵是有很大作用的。
浮漂是垂钓者的眼睛,通过浮漂我们可以很好的掌握鱼情,此款浮漂是钓滑口小鲫鱼的。冬季时能看清浮漂的信号,灵敏度高,稳定性强。更是能够提醒垂钓者提竿时机,避免错过最佳的中鱼机会。
这款采用孔雀羽的浮漂,有超高的灵敏度,是垂钓黑坑和竞技最好的选择,经典枣型漂身,翻身顺畅,下沉也沉稳,底钓信号也更加的灵敏。

为什么说用长脚使漂翻身慢不是为了引鱼直接就饵呢?我们知道,浮漂开始平卧水面和浮漂翻身这两个期间都有可能有鱼就饵,这时有时也能提竿中鱼,不过个些都被我们看作是钓鱼时意外收获,因为这期间我们很难精确判断鱼迅,此时常提竿易改变我们所设的钓棚,易把鱼层搞乱,所以我们如果遇到塘里鱼较多且吃口好,我们还是少用长脚的浮漂,如果窝里鱼,我们也应尽量避免使用长脚漂,不然易把窝内鱼引离窝而到水的更上层就饵,所以长脚漂仅适用于鱼稀、鱼的活动小、鱼口极慢的情况,或钓鱼的初期引鱼阶段。

我们也常讲长脚引鱼短脚钓鱼。特别是钓快鱼,我们用短脚漂,可常常漂脚短使漂翻身快还是有限度的,有时甚至漂翻身后漂体外露一大截不利于精确观察鱼迅,这就是钓快鱼需要短脚加短漂体(身)的配合了。漂身的长短决定漂翻身的快慢,也决定着漂翻身后外露水面的多少、立快了漂体外露,不利于精确观察鱼迅;露少了,示漂在漂翻身后一段已入水,又蔽盖了一段鱼迅,所以漂脚的长短在我们早期精确观察鱼迅和尽可能多地不隐藏鱼迅也有密切的关系。
黑坑专用纳米浮漂。高灵敏度专钓鲫鱼漂,着重与灵敏度下降稳定,行程均匀,用于对付因水温低而引起的开口小的鱼情,也能很好的适应滑口的场所,适合用于黑坑竞技钓。
选用自然风干的以上的芦苇,何蔚蓝精心设计,德国柔和面漆,进口高碳碳脚,台湾定制高透玻纤尾,放大荧光漆,辅以防爆顶处理,针对当下黑坑快鱼及回锅鱼的使用漂型,把芦苇的灵敏发挥的淋漓尽致。
二、漂脚的粗细

漂脚的增粗无非有两个目的:一是增加漂脚的强度;二是增加漂脚的重量。这里涉及到漂脚的重量,即关于漂脚的重点问题,我也就在这里一并讨论了。对增粗漂脚来增加强度的问题,首先是漂脚粗切水性差、阻力大,不符合制漂中“尽量减少漂对水的阻力的原则”。另外就象增加线经来增加钓线强度一样,愚蠢之举也。

现在许多人仍赞成增加漂根的重量来增加漂翻身时的速度,我认为这种方法不可取,因为增加漂脚的重量是以损失漂的吃铅量为代价的,这个重量是在漂脚上好,还是在坠上好,听我一说您就会明白,重量在漂脚上作用是使漂自主翻身,而重量在铅坠上作用是使漂被动翻身。漂的自主翻身能蔽盖鱼迅,而被动翻身只要鱼改变铅坠的运动就会改变漂的运动,能正确反应鱼迅语言,虽然在这期间我们的目的不是钓鱼而是引鱼,可当出现一个明显的鱼迅语言,我们有个意外收获何乐不为呢。
夜钓贵族,皇冠之作,采用孔雀羽材质制作,真实鱼讯;进口金油保护,0透水,有着更强使用寿命。纯手工切割漂尾,采用新型LED灯在更亮的情况下保持高均匀度。配合精密电子配件,自重轻,密封性强,稳定性高、不易损坏。特平滑上弧+超长下弧,特敏感而实打派讯号的材质。让水下的鱼讯呼吸过滤,入口真实反映,上下浮动之间都是真实的讯号。
台湾鱼作首创滑尾技术、漂尾光滑如丝绸、可大大降低浮漂下沉阻力、增强浮漂灵敏度。独特破漆技术漂身如镜面般光滑明亮、可有效减少浮漂下沉阻力,鱼汛更加灵敏。鱼作的漂身打磨、涂装全部都是由手工完成,漂身上的字体也都是手工书写,确保每一支浮标都不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