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都知道“调漂”是一项伟大而又复杂的钓鱼技巧,俗话说得好“三年找底,五年调漂”,如果你是刚刚接触钓鱼的新手,那你可就有得学了。下面是笔者给大家总结的钓底时的七种漂相,和应对技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第一种漂相变化

抛竿入水之后,浮漂没有办法竖起,和最初的样子一样在水面上躺着。这种漂相都是有鱼在中层将饵料截胡了,所以钩和坠都沉不下去,浮漂受不到拉力,自然没有办法竖起来。既然是有鱼上钩了,无论中上层鱼类大小如何,立刻提竿是一个关键。
第二种漂相变化

钓钩在快到底时,下落的速度突然减缓,变得非常的慢,这时浮漂就会在预定目数之上变动。这种情况同样多是有鱼咬钩的原因,不过相对于中上层鱼类咬钩好一点,这多是下层大鱼咬钩,提竿后的收获还是比较好的。还有就是有鱼从鱼线旁边擦过,因为鱼类的活动造成的浮漂晃动。这种情况多是发生在窝子内,鱼类密度较大,鱼类掀起的水情变化较为严重时。
第三种漂相变化

浮漂到达预定的位置,达到了预定的目数,它在缓缓的上升过程中,突然出现下顿的表现。这基本八九不离十是有鱼咬钩了,需要钓鱼人提高注意力,抓住时机提竿。另外,就算没有出现下顿的变现,单是上升的趋势受到阻碍,出现短暂的停滞状态,全部都是上鱼的表现,需要钓鱼人及早的把握。
适用竞技黑坑浮漂,信号敏锐真实,纳米材质的漂身,自重轻浮力大,放大漂尾视目清晰,但是又能保证灵敏度,保证浮漂行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让水下的鱼情可以了如指掌,钓效更突出。
浮漂是垂钓者的眼睛,能够准确的了解水下的鱼情,这款孔雀羽浮漂,自重轻而且灵敏度极高,而且入水后翻身快,水下的鱼情可以掌控自如,让您更好的掌握提竿时机,中鱼率也更高!
第四种漂相变化

浮漂未到稳定位置,就开始出现不稳定的剧烈活动,表现为上下不停的跳动。这不是上鱼的表现,是因为窝子内的鱼类较多,活动的比较频繁造成的。属于钓鱼人方面的影响,多是因为饵料雾化较快造成。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是从钓底改为钓浮。还有一种则是仍然钓底,比如短促的下顿表现,以及缓慢上浮不动等,都是较为明显的上鱼表现。
第五种漂相变化

浮漂的活动,不光是鱼类咬钩造成,在水下鱼类如此多,它们的活动也会造成鱼线的晃动,最常见的一种就是浮漂到达预定位置后,突然出现大幅度的下沉水底的情况,这就多是因为鱼类撞击鱼线造成。钓鱼人面对这种情况不需要心急提竿,反而容易缠线,耐心等待,浮漂重新出现在水面后再提竿即可。
阿卢纯手工芦苇浮漂,自重轻浮力大,灵敏度高,漂身精选上等芦苇,色泽明亮粗细均匀,漂尾被涂上绿色荧光漆,阴天时看着也格外醒目,漂脚采用碳素制成,入水快,让您可以赢得先机!
这是一款钓中上层浮鱼的浮漂,虽然吃铅大,但是极其灵敏,适合钓除了小白以外的所有中型,大型鱼,特别适合挂大饵钓大鱼,加粗加宽扁尾更适合钓远和视力差的人使用。
第六种漂相变化

除了正常的漂相活动,在钓鱼活动中,钓鱼人最喜欢的一种漂相则是浮漂未到位之前,就开始出现停顿,上浮。有经验的钓鱼人都知道,这种漂相多是水底双鱼咬钩的结果,因为是两条鱼竞争的表现。
第七种漂相变化

停顿后下挫也分为两种情况,前者下顿的势头有力,一般是有效的鱼讯表现,提竿有上鱼机会。后者幅度小,表现的很无力,那七八成的原因都是有鱼撞线,或者小鱼闹窝的影响。面对小鱼闹窝的情况,最好的方法是调整目数,将浮漂调钝一点,避开小鱼的活动。
巨物纳米浮漂,加粗尾可以清晰的反应出水下的鱼汛,让您第一时间了解鱼情,及时提竿,提高渔获结果,黄橙相间的漂尾,放大漆设计,鱼汛更加清晰明了,让您静静享受鱼儿上钩的乐趣。
芦苇自身本来很轻,经过了专业老师的数次设计而成,自重很轻而且极其的灵敏,碳脚材质入水也更快,加固设计的漂身,就算360度弯曲也不会爆顶,放大漆的漂尾,让垂钓者久钓视觉也不会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