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总在不断发展,落后注定淘汰。
这两年自行车界发生的技术革命,
哪些得到时间的认可,哪些走向了没落?
大盘点,就此开始!
公路车碟刹
为何公路碟刹是第一个重点呢?
原因很简单,UCI 在2017年正式解禁碟刹公路车,一度被封禁的公路车碟刹系统终于得到了认可,碟刹公路正式进入环法赛事,开始了飞速发展。而经过一年的试验,碟刹受到了车友极大的热捧,成为潮流,势不可挡 。

闪电 Rubaix系列
目前主流的自行车厂家都推出顶级车型的碟刹版本来证明自己,代表作有闪电Venge,Scott的碟刹Fuil ,Pinarello的Dogma,Trek的sl系列等等。

Argon 18 碟刹系列
2016年,碟刹公路价格普遍虚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大品牌车厂开始推出亲民的碟刹车型,抢占低端市场。可以预见,未来的路上你将遇到更多的碟刹公路。
1976年,trek创立于美国沃特鲁,几十年的发展使其成为整合设计和生产的自行车行业巨头,其产品先主要有domane madone和superfly(也就是sl)三条线,domane系列走的是舒适耐力型,ALR代表着铝合金的材质,搭配当家技术isospeed的前叉,断开器等黑科技,碟刹引入让车辆的制动更加优秀,值得一试。
桶轴
桶轴和碟刹可以说是相依而生,桶轴的好处,避免调整,防止蹭碟,加大刹车部位强度,更加稳定,这就是公路碟刹要用桶轴的原因了。2015,各大品牌推出的筒轴公路车,主要分布在碟刹公路车上,而且主要为古典赛车,以及CX车型上。

由于碟刹公路车将制动所需承担的压力从轮圈位置转到了花鼓上,对轮组轴心,以及前、后叉的强度和刚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闪电的roubaix是专为鲁贝古典赛(北方炼狱的自行车界赛事)设计,搭载闪电三大避震黑科技,future shock的避震头管,在垂直方向有20mm的避震行程,更有三种避震强度可选;专利的座管 CG-R俗称“鸡头避震座管” ,加下移后上叉,极大提高舒适性;后上叉和前叉使用缓冲中间层。至于顶级11r的碳纤维,Da变速,倒是其次了,入门车型为roubaix大约一万三千元,对应trek的alr 5,这两辆都是碟刹的经典车型。
无线电子变速
众所周知,在最开始的2年,SHIMANO基本上统治了整个电子变速市场,Campagnolo由于B格和价格太高,只占到市场的冰山一角。
然而这一切,在SRAM正式全球发布无线电子变速 RED eTAP后,世道变了,SRAM这位后起之秀强行逆市。

sram的全家桶
随着shimano UT版本的电变来临,电子变速越来越走向亲民化是一定的,就像当初的sram十一速系统一样,现在玩山地越野不装个十一速好意思?
公路车套件的“无线电子变速时代”已经由SRAM开启,这就是趋势。

SRAM RED eTAP无线电子变速
然而世界上首先研究电子变速的公司是哪家?mavic!没想到吧!这个轮组品牌在九十年就开始了研究了,只是后来退出了市场,所以说说电子变速,mavic还是速联的鼻祖。
一般搭载 eTAP 的变速公路车都要八万起,而来之奥地利的KTM较为性价比,是的!只要五六万而已...(其实小编说这话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底气)
超胖圈和宽胎
一切的改变源由一场测试,从轮胎越细越阻力越小被证明是错误了之后,胖圈就开始了流行。
你在用多少宽度的轮圈?如果你说,21mm、23mm、25mm,那么你几乎要奥特曼了。

这应该是目前最顶尖黑科技的轮组
而宽胎和宽轮框有什么好处,更好的路感,更舒适的骑乘,更低的胎压,更好的通过性和气动性。
ZIPP、SPECIALIZED、BONTRAGER、ENVE等品牌的轮组轮圈宽度早已经超过了27mm,甚至更宽。在碟刹解放了轮圈宽度受公路夹器限制之后,更宽,更具备空气动力性能优势的公路轮圈即将来临。
KUNG,年轻的自行车品牌,赞助国内多只自行车车队。超轻的重量,ud消光加上亮光标,低调奢华。
因为特殊的原因,zgl坚持自产碳布,目前国家队的器材供应商。三千的价位很有很多无良山寨的产品,车友俗称厦门碳,避免无标产品是保证安全的第一步。
公路车单盘的普及
2015年,SRAM将单盘引入公路车领域——1×系列,并为此提供与双盘相当的齿比范围。不过,由于牙盘只有单盘的关系,接近的齿比范围内,齿比间距较为宽泛。

公路单盘系统,在国外流行的cx越野接受度高,也是1x系统主要流行车型,但国内cx越野不冷不热,几乎无人问津。

随着速联GX和NX,Shimano的slx和xt等发布,十一速变得越来越亲民化。单盘减少了车身重量,简化变速操作,非常适合山地车。
如果你是摩托车发烧友,就会知道KTM这个奥地利品牌,该款车型配备多种等级,从单盘十一速到顶级的di电子变速,体验单盘系统,电子变速系统,都是不错的选择。
十二速的普及亲民
速联在13年推出xx1的十一速系统,到现在第五年nx系统, 从技术到价格, 十一速已经普及,而十二速才开始流行。

看到nino战车那条大金链了吗?
十二速的推出价格近乎一万,但随着这三年的发展,十二速开始亲民化,目前世界上做十二速的公司只有sram这一家,十二速也成为顶级车辆的标配。

从sram的xx1,xo1开始,到最新的gx12速,随着工艺和技术的成熟,十二速也开始普及,目前世界上做十二速的公司只有sram这一家,十二速也成为顶级车辆的标配。
scott作为环法老牌,世锦赛冠军用车,其质量无需多言。虽然不是冠军车型spark软尾,但是新款的scale使用技术也不差。超轻碳纤维,震动优化系统车架,定制的安装后下叉,fox 32前叉以及轮组,完全够用,顶配版本是sram的十二速,在目前阶段,没个两万起步就想体验十二速是不可能。
但,没不起我还看不起嘛!
升降座杆
Are you kidding me!公路车用升降座杆?

KS公路升降座管
KS已经生产出了针对公路车的升降座杆。KS是一家很有先见的公司,15年前,KS生产了世 界上首支升降座杆,现在升降坐杆已经在山地车AM、ENDURO等车型上得到广泛的运用。

成为单盘系统后山地车的标准配置。升降坐杆的控制刚刚好可以放在解放的前拨上,随时可调节是其优点。
目前升降坐杆龙头还是ks,虽然有fox,magura等业界巨头加入,但都无法撼动其地位。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家推出无线升降坐杆是magu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