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制茶工艺中留下来名词,你知道几个?

时间:2020-07-15 03:51:22 来源:淘八折  阅读:(41) 收藏
转载:

现代普洱茶是历史上普洱茶的一种沿袭、传承和创新的茶类,很多工艺至今还沿用古代传统手工制茶方法。但是,由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岁月变迁和年代更迭的普洱茶发生了很多变化,很多老祖宗留下的优秀传统工艺与现代普洱茶是历史上普洱茶的一种沿袭、传承

现代普洱茶是历史上普洱茶的一种沿袭、传承和创新的茶类,很多工艺至今还沿用古代传统手工制茶方法。但是,由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岁月变迁和年代更迭的普洱茶发生了很多变化,很多老祖宗留下的优秀传统工艺与我们渐行渐远,有的工艺技术甚至失传,普洱制茶工艺中留下来的一些名词也濒临失传边缘!

揉袋、洒底、抓尖、茶乌龟…这些名词,估计现在的年轻人没几个知道了,在查阅资料、拜访老茶人的过程中,搜寻到一些整理成篇,一方面期望与茶友们一起分享,同时也是出于对先辈茶人们的一份敬重!

死青

在杀青之前,因操作不当使鲜叶受损红变,或鲜叶受热不均,水分散失过快而干瘪,叶脉水分输送(走水)受阻等茶叶劣变现象俗称“死青”。发生死青后,茶叶成品色、香、味等品质均有下降。

解块

以前的解块概念指将茶叶在揉捻过程中的团块解散,该工序,后来渥堆发酵熟茶诞生后,引用成“将渥堆造成的茶青结块,”传统用手工分解,现在有的也用解块机。

烧堆

此概念至今仍沿用,指渥堆发酵过程中堆心温度过高而造成的茶叶品质劣变。需定期进行“翻堆”处理,第一次翻堆的目的在于使堆中水分分布均匀,后几次的目的是降低茶堆温度,避免茶叶出现“烧心”现象。

冷发酵

20世纪70年代初发明洒水渥堆,加温加湿使茶碱、多酚类物质发生变化,毛茶变熟变色的方法当水称热发酵(曾经尝试过洒热水),与之相对应的在常温下控制水分进行的发酵称冷发酵。

茶乌龟

亦称团块、圆块,未经解块而直接晒干的毛茶,晒青茶中较为少见。

洒底

紧压茶制作过程中,一般要用等级较高的茶叶包在茶砖或茶饼的外表,称之“面茶”,铺洒过程叫“洒面”。;夹在中间层的茶叶一般用等级较低的粗老茶叶,称之“里茶”;最底层的茶叶叫“底茶”,底茶的等级比面茶底,但比里茶高,铺洒过程叫“洒底”。

过熟

精制蒸压时,蒸茶要适度,不宜过熟或不熟,过熟则色黄而味淡,不熟则色青易沉淀,压制时易碎。

揉袋

碗型沱茶的手工造型方法。将蒸好的半成品毛茶倒入三角形圆底的小布袋中,左手捏住袋口,右手拿住袋底在台上轻轻揉转数次,然后袋底朝上紧结袋口并使之位于茶团中央,再用一圆柱形小木楦抵住袋口结,双手加压把茶团初步做成碗臼形,最后将茶袋放入碗形铁模,木楦插入已压出的凹臼中,用机械施压加力,使茶块紧实定型。

抓尖

生产茶饼时要以上好茶叶为原料,同时根据不同部位施以不同的原料,以粗老黑条洒底称底茶,用春尖包于黑条之外称“梭边”;以少数花尖盖于底部下陷之处称“窝尖”;盖在正面的称“抓尖”。用于抓尖的茶叶一般为三水芽茶。

7个宝贝
标签:

热门排行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扫描二维码打开

周一至周六

9:00-22:00                  

淘八折  滇ICP备2023000592号-34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532300MAC2D0R706 Copyright © 2010 - 2025 https://www.sfz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