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老实话,adidas Dame 4对我而言算是比较舒服的中低端实战鞋款,400左右的价格能够达到优秀的缓震和包裹性能,让它成为了今年adidas篮球鞋中性价比较高的一款。直到有一天,我在自家附近的一家adidas折扣店看到了这双Ball 365 II。


让我下定决心要买这双鞋做测评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这双鞋当时在折扣店卖439人民币,两件7折的折扣下来,我花了308就把这双鞋搞到了手(618的时候这双鞋在网上差不多600左右,感受一下这个价格差);二是这双鞋基本上算是Ball 365这个“扶不起的阿斗”支线中,至今为止我看的最顺眼的一双了。不过没有在国内正式摆上过货架就来到了折扣店,也让我有一种“这些肯定哪里有问题”的感觉。

(是不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Ball 365 II一共有两个版本,低帮版本较为常见一些,但是颜值实在是撑不太起这个支线(说得好像撑起来过一样……)。放在这给大家看下。

鞋面采用了大体的网布材质,并包覆工程布面覆盖鞋身,并在包覆鞋面上配备了Ball 365系列的传统配置——搭扣型绑带,以此提升球鞋的包裹和支撑。

球鞋算是一体式鞋身科技,是由两侧鞋身包裹双脚,并缝上鞋舌形成。拉紧鞋带就能感受到较为扎实的包裹感,这点也算是难能可贵。

(值得一提的是球鞋还采用了Climacool科技,也让人提起了一些兴趣)球鞋采用了和Dame 4一样的Bouce缓震,并搭配马牌大底构成球鞋的下盘部分。球鞋同时在足弓配置了一块又大又厚的红色TPU,提升了球鞋的抗扭转性能。

翻阅了一些过去的资料,发现其实这双鞋无论是大底纹路和配置,以及球鞋的外形都与一代有着较大的相似度,所以说这双即使被称为Ball 365 1.5应该也不为过。大致描述了这双Ball 365 II的外表,接下来自然就是实战测评了!

Bounce的“奇妙能力歌”因为定位是adidas的中端实战鞋,所以自然而然的,adidas Ball 365 II在“缓震”这一项上是绝对不输给今年的Dame 4的。也许你会因为Ball 365一代的表现而望而却步,但是2代的Bounce1在缓震上的确可以说是可圈可点。

在下面的动图里,我们也可以看到Bounce在这双鞋后跟上的缓震表现表现,这明显的形变是不是非常诱人呢?

足够优秀的包裹性能
Climacool的作用方式我至今都没有理解到……但是说实话,即便是在六月的夏季穿着厚实的球袜打球,这双看起来十分严实的球鞋也没让我觉得十分闷脚,求鞋的透气可见一斑。但是在兼顾透气的同时,球鞋还能用厚实的内衬和外覆包层+给球鞋提供十分扎实的包裹的确能让你在外场实战时感受到球鞋在姥姥的锁住你的双脚。而也正是因为球鞋的鞋身厚实,你也能感受到十足的球鞋支撑,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可以打100分的外场抓地采用了与1代几乎相同的球鞋纹路,再加上马牌大底的加持,使得Ball 365 II的抓地的确值得一夸。在外场实战中几乎不会有产生急停位移的表现(上图的支撑表现足以说明一切),特同事,因为球鞋的纹路空隙较大,很难吸灰,在外场实战更不需要担心抓地的问题。


耐磨依旧堪忧的adidas不得不说,Ball 365这个系列原本应该是“为外场而生”的一个系列,但是却一直在被adidas的耐磨软肋拖住了步伐。我们可以看到在经历了六场外场实战(两场水泥地四场塑胶地,时间均超过两个小时)之后,磨损情况如下图。我们可以看到很明显的磨损痕迹以及磨出来的橡胶渣,就知道这双球鞋反正是无法像Ball 365的目标一样撑过一年四季了(大概能撑半年?)。


在没有太大缺陷的情况下,Ball 365 II真正做到了在同价位(300-500级算的话)兼顾透气和包裹,同时保护性能上佳的等级,按照同品牌鞋款比较而言是在保护和支撑上远远胜过Dame 4的。不过,耐磨依旧会成为阻碍它成为外场鞋的小毛病,这点还请大家多多注意。(附:建议大家在上场前注意一下绑带,起码绑到4排才不会掉哦)

在这里,我将这双Ball 365 II推荐给重视包裹但喜欢Bounce缓震的全位置球员(既及能胜任锋线球手需求,又不会给后卫球手在重量上拖后腿)。相信尝试过Dame 4的你,也一定会爱上这双Ball 365 II的。

识货君:没有花哨的配色,这就是一双耐操的实战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