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6月1日开始,摩洛哥正式给予中国公民免签待遇。从此,我大天朝旅行者开始走进这个神秘的北非国家,越玩越high!

这就让我们行走在“北非的花园”,探寻万花筒里的颜色,做一场彩色的梦。
蓝色舍夫沙万
如果说圣托里尼的蓝色是浪漫的,那么舍夫沙万的蓝色则是充满魔幻的色彩。

舍夫沙万位于里夫山宽阔的山谷之中,市内有多间酒店和清真寺。这里远离大都市的繁华,大多数民宅门口、阶梯和墙壁都被涂绘成最灿烂的蓝。

这里的蓝并不是那么整齐化一,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蓝色,深蓝、湛蓝、湖蓝、浅蓝等等,你能想到的蓝这里都有,就像是上帝的随性之笔。


其实,舍夫沙万在刚建城时并不是蓝色的。后来避难的犹太人把房子涂成了蓝色,这样房主一家便会受到上帝保佑。另一种说法是,因为这里天气太闷热了,蓝色可以降低室内温度,还可以避免蚊子。
后来当地人每年都觉得蓝色好,就每年粉刷一次蓝色。


舍夫沙万最大的亮点是寻常百姓家的门窗。虽然都呈现蓝色,但它们款式各有不同,细节上也做得非常精致。随手一拍,都是一张美丽的壁纸~~



当然,这里除了忧郁的蓝色,还是猫奴的天下,随处可见巷弄中悠闲慵懒的小猫咪。


舍夫沙万临近地中海,空气清新,古色古香,在这里迷路、迷失、迷恋、迷醉,最后,只会为这片极致丰富的蓝色而彻底沦陷!


白色卡萨布兰卡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镇,城镇中有那么多的酒馆,她却走进了我的”。——电影《卡萨布兰卡》 (又名《北非谍影》)
人们认识卡萨布兰卡,也许是因为电影,也许是因为这里无与伦比的建筑。卡萨布兰卡在西班牙语中原意是“白色的房子”。整座城市的建筑大多数为白色,与辽阔蔚蓝的大西洋交相辉映,别有一番风貌。

这里最具代表的建筑便是哈桑二世的清真寺了。它是世界上第三大清真寺,也是世界上最豪华最现代的清真寺,有三分之一建在海上,据说是为了纪念那些从海上来到摩洛哥繁衍生息的阿拉伯祖辈。


清真寺的外部满是精细的浅浮雕和马赛克拼图,还有一个可以容纳八万人的大广场。

寺内亦是拍照者的天堂,你可以将“对称”之美发挥到极致。



这里处处是景,远拍可将宏大与豪华收入相册,近拍你又可以精细花纹与雕刻之美,随手一张都会令人惊叹不已。


红色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老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土城,在这里无论王宫、贫民百姓居住的老城还是欧洲人度假的大饭店,外墙的颜色都是陶土红的颜色,放眼望去,满目皆红,所以世人将其称之为“红色之城 ”。

城内曲折的巷子在红色高墙内犬牙交错,蔓延至远处,不规则的建筑随意割裂又链接起这些毛细血管,仿佛剪不断理还乱的蛛丝大网,编织着一场细碎而又绵延的梦。


城区内分布众多商铺和手工艺作坊,在这儿能买到正宗的民族特色饰品,就像是红城里装饰的一抹彩色,值得游客细细游览。




马拉喀什老城区的德吉马广场,是红色的心脏。

白天这里聚集着各种卖艺人、耍蛇者、卖水人,以及读书人;到了夜晚,当地人和游客汇集在广场上,看印度人舞蛇,流浪在此的相士巫婆、本地的流动小贩、江湖郎中、画手绘的、甚至拔牙的等各色人物每天充斥其间,嘈杂声此起彼伏。就像天方夜谭中古时代的阿拉伯集市。


虽然被称为“红城”,但马拉喀什最美的景点马约尔花园,却意外地有着沁人心牌的蓝色。


庭院里绿荫葱葱,巨大的绿植、青翠的竹影、无所不在的仙人掌,全部都被饱满艳丽的黄、蓝、紫、红、橙色……包围着,清晰亮丽,像一件远离闹市的“艺术品”一样。

黄色撒哈拉沙漠
不知有多少人,因为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而对这片神秘的沙漠充满了好奇!而撒哈拉,正是摩洛哥的另一张名片。

来摩洛哥旅游的人,最想体验的就是骑上骆驼穿行于撒哈拉大沙漠之中,亲自感受三毛笔下火热、壮美、寂寞、浩瀚的大漠风光。

清晨,驼铃叮当响,寂静的撒哈拉也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当你骑上骆驼,跟着驼队,一步一步走进撒哈拉,沙丘起伏,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绝对是人生最值得珍藏的经历之一。


随着光线的变化,撒哈拉越发显示出它的热烈。这儿的沙丘会随着自然光线的变化,呈现出金色,粉色,红色等不同美丽的色泽,日落与日出各有不同的美。


到了夜晚,漫天的繁星和头顶的银河更是对勇敢驻足于撒哈拉的人们最好的馈赠!对于很多人来说,撒哈拉也许意味着神秘、危险、无常,但同时也意味着惊艳、感动和震撼!

彩色菲斯&艾西拉
说起彩色,可决不能不提到古城菲斯,它可谓是非洲重色彩艺术的源头!
菲斯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整座城都弥漫着火炉的煤土和香料混浊起来的味道。城市里有9400多条狭小的巷弄,错综复杂,就连谷歌地图也搞不定……


如果你在小巷里,突然闻到一股“臭味”,那么你就要找到菲斯最著名的皮革染坊了。
人工皮革制品是菲斯最重要的手工艺品之一,皮革染坊也自然而然成为当地著名的参观地之一。

大染缸颜色固然美丽,可气味绝对不好闻。因为……大染缸里装的可是鸽子粪和牛尿!摩洛哥人相信,鸽子粪和牛尿能有效去除动物毛发,而又不会破坏皮革的纹理质地。

据说,鸽子粪便来自全城数百个清真寺,每天有专人收集送到皮革作坊。
“如果鸽子不快乐,它的粪便质量也不好。所以我们不会为了得到更多粪便而圈养鸽子,必须让它们自由快乐地生活。”皮革工厂的一位老伯这样说道。

不仅去除毛发的材料来自大自然,染料也一样。红色来自藏红花和罂粟花、米色来自石榴、绿色来自薄荷、咖啡色来自指甲花……
这种天然加工方式已经保持了上千年。摩洛哥很多地方的皮革业都已经工业化了,只有菲斯的传统作坊还在运作。

如果说染坊造就了菲斯的色彩,那么艾西拉的色彩则是由风格迥异的涂鸦造就的。在这里,你随时可以在路上见到各式各样颜色绚丽的涂鸦。

小镇民风恬淡,物价较低,朴实的生活节奏让人不禁想停留于此享受美好时光。


在这绚丽的色彩里,还需要担心拍照不好看吗?


爱上摩洛哥,就在看到它的第一眼时!
因为,这个“北非的花园”就像上帝的调色盘,它把最美的颜色都用光了,把最深的感动都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