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钓鱼有四变化,越早知道越好。

一、选位的变化。秋季早晚的气候明显变凉,这对我们钓鱼人来说,灵活选位就显得格外重要。
1、初秋选位。初秋的钓位在早晚应选择在较浅水域。因这个时段的天,人会感到凉,但水还是热的,早晚浅水的温度相应要比深水高一些,到了午时,太阳出来,最高气温可达十几摄氏度,我们再换到深水试钓,因为这时深水的温度也升了上来,浅水已经有些闷热了缺氧了,鱼会游到深水区觅食。
*【多功能钓鱼椅:8cm大地脚,抓地有力,稳固,结实适合各种环境;双重加固,前后端分贝加置横杠,双层加固稳固耐用;钓鱼椅设有太阳伞扣,可放置太阳伞,还带有1个炮台支架,可安装支架和鱼护。】
2、中秋选位。中秋选位的办法与初秋区别不是很大,只是换位的时间要比初秋稍微晚一些。如初秋在上午10时由浅水换到深水处,中秋阶段就应在11时或在12时再换。另外,换位的时间也要根据天气和气温情况来确定,如今天是大晴天,就稍微换早一点,如是阴天或下雨天,我们就应换得更晚一些。
3、秋末选位。这时的天气已经很冷了,池塘水库的一些浅水区,已结了一层薄冰,这时早晚选位应在深水,因为这时深水的水温比浅水暖一些。中午太阳出来后,浅水的薄冰慢慢融化,水温在阳光的照耀下逐渐变暖,鱼类就会随水温的升高游到浅水来。所以秋天的钓位应该一天三换,不能死守。
*【钓箱大多是用模具压制的专用保温塑料箱,通常容积为24—36升,有国产的,也有进口的。它不仅是钓手的坐凳和存放饵料、用具的八宝箱,还是安装竿支架、饵盆和鱼护支架的基础平台。】
二、钓组的变化。秋天的钓组就应该讲究精细了。秋钓时,我们夏天所用的粗线大钩长漂,这时就应该换成较细的线组,较小钓钩,细而短的小浮漂了。因为随着天气的逐渐变冷,鱼类的活动量变小,觅食的动作也比夏天轻了许多;特别是在秋末,大部分鱼类已基本上进入冬眠状态,只有小鲫鱼和部分鲤鱼还在活动,所以,我们就要用小钩、细线、短小浮漂施钓。另外,在浮漂的调整上一定要讲究灵敏度,应调灵钓灵,就是浮漂上下移动1目或半目,我们就应迅速扬竿。如我们还像夏天那样调灵钓钝或等拉黑漂,送高目,就会影响鱼获。
*【2.9mm直径空心尾设计,减轻浮漂自重,既能满足视力不好的需求,又兼顾了灵敏度,粗漂尾真是近视眼的福音。漂尾选用荧光漆,即使10米的距离,依然清晰可见。可以在河流水库通用的!吃铅量适中,稳定性和可视性都很出众!四款漂型,选择性大,小漂钓小鱼,大漂钓大鱼,效果更佳。】
三、饵料的变化。秋钓的饵料,就不能纯用清淡的素饵了,这时的饵料味型就要讲究荤腥了。用面食的钓友,就要在面食中给鱼加“腥”了。具体办法是,在开饵时,一定要在糟食中添加含荤腥味的商品饵。初秋少加一些,到了晚秋就要多加些,就是用纯荤腥味的商品饵也不过分,晚秋钓鱼人已经开始用昆虫类饵料了。因这时的水温极低,打窝用的饵料入水后其味散发很慢,而昆虫类饵料以它的鲜艳、能活动、腥味浓、颜色鲜亮对诱鱼起着极好的作用。人们用红虫夹将红虫挂在钩上,或用线将血虫捆绑挂钩及用蚯蚓垂钓,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从饵料的状态上讲,这时我们的饵料一定要开得较软一些,饵球不要搓得太大,要讲究饵的适口性,比重要讲究轻一些,以免饵料入水后扎入酱层而影响上鱼
*【熊谷川麸香黑坑腥味饵料,可搓可拉,广谱性强,雾化效果好,能持久留鱼,聚窝不散,针对不同季节雨中的生活习性,适口性极佳,适合鲫、鲤、草鱼等。】
四、操作的变化。秋天钓鱼,要依气候变化为先决条件来决定具体操作办法。在正常情况下,应选择在晴好天气出钓,早晚钓近、钓浅;午时钓深、钓远、钓中间,早晚用短竿钓近;午时用长竿钓远。原因是早晚池塘边的温度要高于中间,而午时太阳出来,鱼塘中间的温度就会高于边上。对于浮漂的调、钓与夏天相比,也要有所变化。夏天,我们为了避开小杂鱼的干扰,大部分钓友都选择调灵钓钝,空钩半水调5~6目,钓6~7目。小杂鱼闹得厉害了,还有人用底坠跑线的办法应对。到了秋天,小杂鱼已没有像夏天那样闹得厉害了,这个时段,我们就要调灵钓灵了,也就是调5~6目,可以钓2~3目了。因为这个时段的鱼活动量比较小,动作也很轻,我们要做到见动作就扬竿,不给鱼机会,如再钓钝将会耽误中鱼。
*【东澳超细竞技鲫鱼台钓竿,采用日本东丽碳纤维材料制作,亚光质感裸漆,色感柔和,不易脱色;360度灵活旋转竿稍,多股大马力编制,灵活不失稳固;整体做工好,光滑平稳。】
虽说秋天是每年钓鱼的第二个黄金季节,我们也要以科学的态度去应付。钓鱼本身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要想在任何条件和环境下都能钓上鱼,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垂钓中要勤动脑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多摸索体会,善于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