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钓鱼之前,你首先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尽可能了解当前钓场的鱼情,比如说鱼的密度、鱼的种类、鱼的大小、喂养的方法等,这样才能合理地选择钓竿、搭配线组。
下面为大家分享手竿钓法中常识性和技巧性的知识,仅供大家参考。
如何搭配线组我们先来讨论个问题:假设有人用大标、拉饵钓鲫鱼,他想调4目钓2目,但却只能钓3目,始终钓不成2目,这是为什么?
▲三种漂形应对三种鱼情:B101专攻大物,专攻鲤鱼浮力大、稳定性好、鱼讯明显;B102翻身迅速,针对深水钓综合鱼设计;B103独特标型,降目均匀,适合底钓大型鲫鱼。
"\u002̕*̨e
老手可能很快会得出答案:因为他用标过大,两枚钩子在浮标上几乎体现不出重量,导致他在拉饵钓鲫鱼时两钩饵的重量只压下浮标1目,所以他总是钓3目。另外,他根本没找到底,如果两饵到底后浮标应该是4目。就算他找到4目了,认为到底了,但也可能因为标大钩轻的原因而产生过底的情况。
钩饵不到底和过底都是新手经常出现的错误。由此,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在搭配线组的环节中,要考虑到浮标不能过大,也不可过小。
钓大鱼时用大标,当有小鱼在下面啄食时浮标不会产生动作,而大鱼吃饵就会产生中鱼信号。换句话说,用大标是需要其产生向上的牵引 力,这个力应该是不受非对象鱼(小鱼)干扰的。
▲孔雀羽浮漂,轻口灵敏漂。台湾王冠浮漂创始人游克修先生,擅长制作带壳的孔雀羽浮漂,带壳孔雀羽浮漂的特点是漂身坚固、浮力大,制作工艺难以掌握。
再讨论个问题:是不是浮标越小就越灵敏呢?
举个例子来说,本来用搬动25千克重量的力,就可以拿走连 着75千克铅坠的汽球,而你却在上面放了一个浮力为10千克的汽球,很明显:要想拿走汽球得用更大的力。向上的牵引力不足,直接导致鱼吃饵很费力,最终的结果就是产生很多虚假信号。所以在钓大鱼时,浮标向上的牵引力要和钩饵重量产生成比例的平衡,不能一味追求灵敏而选择小标;反过来讲,如果钓小鱼选标过大,当钩饵在浮标上体现不出重量的时候,你就不知道找没找准底。因此,在搭配线组时要有个依据,即细线小钩配小标,粗线大钩配大标,且线组上的两枚钩必须能在浮标上体现出最少2目的重量。
▲汉鼎并继鲫鱼竿,超轻超细竿身,手感和质量都是一级棒,是专门钓鲫鱼的,防竹设计能够使手感更好,整体是插节式设计,使用的时候一节一节的插上,更加方便,而且杆子久钓不累。
调与钓的关系假设钓点水深1.5米,将水线调整到0.5米(浮标与钩之间的距离),再在铅坠上裹上足够重的铅皮(超过浮标的浮力),当你抛竿入水后,浮标会沉没。 然后逐渐剪掉铅皮,直到浮标露出水面4目(调目)。再然后,挂上双饵抛入水中,这时浮标会因双饵的重量大于4目而沉没。接下来,向上推标(延长水线),调至双饵到底后浮标露出2目。
以上这个过程是最简单的调标操作。
为什么对初学者讲述调标时以空钩半水调4目,找底后钓2目作示例呢?是不是非要硬性规定钓鱼就得调4目呢?
▲对于钓巨物的钓友来说,这款28调性汉鼎巨鲤是首推钓竿,在暴力测试中实现6斤超强钓重,钓竿甄选大力马编织杆稍绳、铝合金顶帽、X型卷制工艺以及防抱死系统,实现狂拉中华鲟等大型鱼种。
当然不是。
调目是浮标调整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如果你连调4目都不知道该怎样操作,就没法进一步了解调与钓。那么正确的调钓关系是怎么样的 呢?这里给大家一个公式:钩重+饵重=钓目。
举例说明一下,假设空钩半水调4目,挂双饵后在未着底的前提下浮标被压下2目,由此可得双饵的重量是2目。接下来将子线剪掉,这时钩饵的重量被减掉了,浮标露出水面6目,试想双钩的重量是几目?答案是2目,而双钩加双饵的重量就是4目。那么这个试验就告诉我们: 当空钩调4目、双钩重2目、双饵重2目的情况下,浮标的最灵点是2目,最钝点是6目。也就是说加上钩重、饵重以后,浮标露出的钓目是你所能钓的最灵点;减掉钩重、饵重后,浮标露出的钓目则是最钝点(钩饵全部落底,但短子线是直的)。
▲这是一款纳米浮漂,醒目亮眼的漂苗、超柔韧,自重轻不吃水、灵敏度更佳,不让您错过任何一次可以收获大鱼的机会。
最灵点到最钝点的这个区间都可以作为钓目,但需要根据鱼情及时调整,最终找到一个信号最准、中鱼率最高的点。比如在钓的过程中,发现有口不中鱼,你可以大胆地将浮标向上推,直到中鱼为止;反过来说,发现浮标没动作你可以向灵的方向靠拢。
另外,我们在钓鱼时经常会遇到换钩的情况,钩重变了,是不是需要重新调整浮标呢?
答案是不需要。比如说钓着钓着发现鱼比较大,换了一副比原钩大两号的钩,假设这两枚钩重是4目,这时仅是最灵点发生了变化(平水),而最钝点却还是6目。也就是说,当你换了大钩后,你只需要向灵的方向调整即可,比如钓半目或是钓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