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卿晨。
宝宝学抬头是一件简单平常的事情,假如一个宝宝出生才2天就能抬头,这正常吗?
看到一个出生才2天的宝宝,俯趴在床上时,能把头抬很高,甚至把胸口都抬起来,并且能坚持好一会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看他的抬头姿势,说他出生才2天,很多人都不敢相信,毕竟大多数宝宝都是在满月左右才能慢慢抬头的。
于是便有人怀疑这是宝宝“肌张力高”!
什么是肌张力高
要想明白什么是肌张力高,先了解什么是肌张力。
肌张力是指人体在松弛的状态下,肌肉处于轻度的持续收缩,产生一定紧张度的张力。正常的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
也就是我们的肌肉要松弛有度,能屈能伸。肌肉运动的表现没问题,就说明我们大脑里控制肌肉的部分是健康正常的。
就像拉弓射箭,正常的肌张力可以拉满弓,射箭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不会出现弹性消失,或者无法拉开的情况。
而肌张力增高就像过于绷紧的弓弦,射箭时必须要加大力量才能拉弓。人要运动时,就必须增加对肌肉的用力,克服更多的阻力,才能达到正常的肌肉状态。
简单来说就是肌肉比较僵硬,活动时感到运动受限。
肌张力高的宝宝更容易发怒,被惊吓,会持续哭叫,入睡困难,大人很难帮其穿衣,换尿布时两腿不易分开,洗澡时也难将拳头掰开。
简单来说,肌张力高的宝宝照顾起来很很累人。严重的说,可能会有脑瘫风险。
怎么判断宝宝是否肌张力过高
很多新手父母一听孩子肌张力高会脑瘫就很紧张。但其实,有一些孩子在接受检查时,由于对陌生的环境紧张,而表现为肌张力紧张,如果又遇到临床经验不足的医 生,就容易判断为肌张力高。所以当有人告诉你宝宝肌张力高,而自己怀疑时,不妨多询问几家医院。
轻微的肌肉紧张可以按摩、做被动操等,每天坚持半小时以上,让肌肉放松,睡眠可能会有所改善。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难产儿、巨大儿更容易出现肌张力高。肌张力高还有可能是脑瘫的症状,需要及早干预治疗。
其实通常在生活中只要用心带娃,就能看出异常。比如当宝宝出现这些特别的姿势时,就需要及时就医:
1.头背屈
以婴儿最明显,是最早的肌张力增高表现。就如同上面提到的2天的宝宝能抬头一样,看起来发育得好,其实不然。
2.角弓反张
让宝宝侧躺,除头背屈外,躯干过度伸展,向后弯曲成弓状,像一张拉满的弓。
3.下肢交叉姿势
由于内收肌肌张力增高,下肢伸展交叉,走路时呈剪刀步态。具体表现为6~7月龄迈步时出现剪刀步(两腿交叉),肌肉松弛没有力气。
4.尖足
当宝宝直立时,脚掌无法平方在地面,一直踮起脚尖。
5.特殊的坐位姿势
髋关节屈曲不充分,上肢屈曲手握拳,下肢交叉、尖足,形成特征性的椅坐位姿势。
6.非对称性姿势
受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的影响,后头侧上肢屈曲,颜面侧上、下肢伸展的非对称性姿势,即所谓茶壶状姿势。
以上姿势用语比较专业,如果搞不清楚,就可以参照孩子遵循“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周岁走”的发育规律,如果在发育过程中具体表现有下面具体情况,也需要看医:
- 8月龄不会独坐;不会双手传递玩具;不会区分生人和熟人;听到声音无应答。
- 10~12月龄不会爬;不会扶站和扶走;不会拇指、食指对捏,抓小物品;不会听语言用动作表示,例如用摆手表示再见或拍手表示欢迎;不能有意或无意发“妈妈”和“爸爸”音。
- 18月龄不会独走;不会有意识叫“爸爸”和“妈妈”;不会按要求指人或物;不能讲5个词;不会模仿动作或发音。
- 2岁不会扶栏上台阶;不会跑;不会使用2个词的句子;无有意义的语言;不会用匙吃饭。
- 2岁半走路经常跌倒;兴趣单一,刻板;不会说2~3个字的短语;不会示意大小便。
如果带孩子过程中发信息发现孩子有这些情况,就应及早找有经验的专业医生进行检查,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指导。
愿每个天使都健康快乐!
参考资料《张思莱科学育儿全典 》
感谢阅读
希望能帮到您~
我是仔仔妈卿晨,一边看书摸索育儿,一边带娃写文分享经验。关注我,一起轻松带娃,科学的育儿,做快乐的全职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