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卤鹅哥要追着甲亢哥(Speed)大力安利家乡荣昌!
卤鹅哥一路投喂甲亢哥(Speed)
荣昌,根本不是什么不起眼的普通小县城,而是一个buff叠加感满满的“非遗盲盒”!
安陶、卤鹅、夏布、折扇,还有荣昌猪,这些特产,个个都是国家级的宝藏!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用思维导图来一一揭秘,卤鹅哥历经五城艰难奔波,才辛苦捧上世界舞台的神奇的荣昌非遗特产。
荣昌宝藏特产思维导图
相信你看完文章,会有种'舌尖考古学家'的觉醒!
第一个:荣昌安陶
荣昌安陶
荣昌安陶,被泡菜坛子耽误的千年顶流,堪称陶器界的“扫地僧”!
说起荣昌安陶你可能不熟,但说起宜兴紫砂陶,你一定耳熟能详。而荣昌安陶,就是与宜兴紫砂陶齐名的“四大名陶”之一!
“红如枣、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磬”是它最硬核的标签!说来可惜,本来拥有惊艳众生的绝世武功,却因为烧制的是接地气的泡菜坛子惨遭低估——直到它一记“非遗认证”加“收藏界黑马”的组合拳,才让世人知晓了荣昌安陶的价值!
荣昌陶的胎体薄到能透光,却硬核到能扛千年风霜,全靠本地红白陶土混搭的“独家配方”。匠人24道工序纯手作,光是刻花就有化妆土刻、粑花、镂空等七种炫技招式。烧制出的茶壶、花瓶、文房四宝件件是艺术品,一把大师壶轻松卖到上万,收藏家抢着当“陶圈韭皇”。 上个世纪 70年代,制作精美的荣昌安陶还曾作为“国礼”,被赠送给世界各国政要
既能腌出川渝灵魂泡菜,又能泡出茶界天花板,还能跨界当国礼。荣昌安陶真是宝,哪里用来哪里好!
但,发展的道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上世纪90年代,国营大厂安富陶器厂倒闭,安陶沦落到“十窑九坛”的窘境,年产量从940万件暴跌至95万件。如今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它开始闷声发大财,政府砸4亿建陶都小镇,陶瓷年产值冲到80亿。
非遗传承人梁先才带着徒弟硬核复刻古法,愣是把泡菜坛子炒成文旅IP,带火10万就业,年产值冲向160亿目标。
从十窑九坛的绝地翻盘,到非遗窑火重燃的国潮新IP,荣昌安陶用一抔红泥证明:泡菜坛子也能涅槃成金饭碗,千年窑火正烧出下一个国潮顶流!
荣昌安陶导图简介
第二个:荣昌猪
荣昌猪
可能很多小伙伴不知道,在荣昌五个宝藏特产中,品牌效应最早也最特别的IP,就是这个荣昌猪。
为啥?
因为它是畜牧业国家队的C位担当——既是全球猪界基因库的活体硬盘,又是川渝餐桌上的产肉MVP。一头猪扛起百亿产业链,妥妥的‘种业芯片’级国宝!
荣昌猪全身都是宝,算得上是畜牧界的"六边形战士"!肉质细嫩如豆腐,纤维软到能“嗦”着吃。体型是猪中“超模”:白毛如雪、体型匀称,活脱脱一只“熊猫猪”。平时吃粗粮、喝山泉,粪便还能变废为宝浇灌万亩麻竹林,环保界的“循环经济课代表”做得十分称职。
荣昌猪不光好吃,还好养到离谱!抗病力强、不挑食,农户养它就像玩“放置类游戏”——低成本高产出,4月龄就能当爹。一头母猪年产仔11.7头,堪称猪圈“生育标兵”。
更绝的是,它扛起了百亿产业链:70多家企业围着它转,品牌价值超52亿,连猪鬃都能出口创汇,韩国人抢着用它做牙刷毛!
荣昌猪早不是一道菜,而是川渝的“经济发动机”——年产值撑起200亿产业链,带动10万农民就业,连“AI养猪”都来蹭流量:智慧猪场里,一个人管3000头猪,存活率超90%,每头猪省下200元“生活费”。
肌内脂肪3.12%、品牌价值52亿、年产业链200亿、带动10万就业,这些亮闪闪的数据都充分证明了荣昌猪的宝贝价值——川渝“共同富裕加速器”名不虚传!
荣昌猪导图简介
第三个 荣昌卤鹅
荣昌卤鹅
卤鹅江哥名号的由来,凭实力"草根逆袭",红得发紫不是没有道理!
就这么说吧,向来"无辣不欢"的川渝人,遇到粤式清鲜打底的荣昌卤鹅,都愿意低下高贵的头颅,向它俯首称臣。
为啥?
因为它自带“国家级白鹅+百年老卤”的双buff杀出重围——
原料荣昌白鹅,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就是进献宫廷的贡品,1989年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品种,肉质鲜嫩到能跟潮汕狮头鹅掰手腕。
卤汁更是一绝:别人卤鹅靠调料,荣昌卤鹅靠“祖宗”:百年老卤反复续香,胶原蛋白和香料脂香层层渗透,形成独家“鹅油封卤”体系。
凌晨现杀的白鹅,在老卤里泡够8小时温泉浴,低温腌制+关火焖卤的操作,让鹅肉既保持紧实又入口即化,出锅时金黄透亮、粑而不烂,连骨头都浸透五香味。麻辣鲜香五味俱全,油而不腻深藏不露。
这几天,"卤鹅哥"江哥投喂"甲亢哥"的短视频传遍全网,直接让线上销量暴增105%!白鹅屠宰量直接三级跳300%!
荣昌卤鹅不仅仅是餐桌主角,更是荣昌的“经济发动机”——年产值超3亿,带动300多家店铺、45个养鹅场,连鹅毛都能薅出产业链。政府更是把"泼天富贵"接得稳准狠,计划三年内要带出3家龙头企业、千家门店。
从街边小摊到登上中国名菜榜,从口口相传到国际顶流,荣昌卤鹅用实力证明:流量会过期,但300年的非遗匠心,才是让全世界"刮目相看"的硬核实力!
荣昌卤鹅导图简介
第四个:荣昌夏布
荣昌夏布
这又是一个低调的实力派,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巴渝空调”。
要问夏天穿啥最凉快?荣昌夏布表示:“我轻得能飘上天,薄得能透光,还能让汗腺开派对!”
这可不是吹牛,作为国家级非遗的“东方丝绸”,荣昌夏布用苎麻织就,历经汉唐风韵,唐宋时就是皇家贡品,江湖人称“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平如水镜,细如罗绢”。
从打麻、漂白到织布,整整12道工序全靠手工,匠人们用竹筘织机“哒哒哒”推线,连气温都得伺候好,因为太冷太热,纱线都闹罢工,织出的罗纹布比绸缎还细,1.5尺布面塞2000根麻线,绣上天安门都不带糊的。
荣昌夏布自带“避暑黑科技”:透气吸汗、冬暖夏凉,穿上它,汗珠子还没冒头就被麻纤维“吸干”了!更绝的是,它能变时装、变蚊帐、变折扇,甚至变身国画“宣纸3.0”——防伪防复制,艺术圈直呼内行。
不但艺术价值高,荣昌夏布的赚钱能力更是杠杠的!荣昌夏布年出口额高达4670万美元,占全县外贸半壁江山,韩国人抢着买,日本人追着囤。当地4家龙头企年创汇超千万美元,还带火10万农民就业,连蒲洪登这样的非遗传承人都成了“乡村CEO”,带着乡亲种麻致富。
如今,荣昌夏布早不是“奶奶的蚊帐布”,而是国际时尚圈的宠儿。毕竟,谁能拒绝一件会呼吸的“千年空调衫”呢?
荣昌夏布导图简介
第五个 荣昌折扇
荣昌折扇
如果说前面的荣昌安陶是陶器界的“扫地僧”,那荣昌折扇就是折扇界的“扫地僧”。
荣昌折扇顶着“中国三大名扇”头衔,和苏州绢扇、杭州书画扇平起平坐,虽然名气不及两位江南同行,但论工艺精细度,却是妥妥的C位担当!
一把扇子要经历146道工序 ,从开料、制条到打磨,老师傅们能把竹子玩出花——楠竹扇骨温润如玉,棕竹纹理自带“红豆木纹”滤镜,连扇面都分黑纸、夏布、丝绸三种流派。黑纸扇最绝,淋雨都不带脱层的,号称“晴天一把扇,雨天一把伞”。一物两用,功效拉满。
荣昌折扇被称为“折扇界的变形金刚”不是没有道理的,收放自如的是袖中清风,展开呈现却是千年巴渝的文艺密码!如今荣昌折扇还跨界搞出了舞蹈绸扇、壁挂装饰扇,甚至登上AAPP国际会议当国礼,排面拉满!
荣昌折扇历史悠久,明清鼎盛时年产506万把,超过苏杭总和;2020年荣昌非遗产业总产值超150亿,折扇虽只占2000万,但每把都是货真价实的“行走的艺术品“!为啥呢?因为荣昌折扇直接把“国家级非遗双buff”叠满——夏布折扇融合两项绝技,让许多国宾大为惊叹,争相收藏 !
从嘉靖年间的贡品到如今年轻人追捧的国潮单品,荣昌折扇凭实力证明:老祖宗的手艺,照样能扇出国际范儿!
荣昌折扇导图简介
不得不说,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重庆人,我也是用思维导图梳理完荣昌五宝的脉络后,才第一次知道荣昌这块土地竟然蕴藏着如此多的宝藏!
荣昌,是真正意义上的低调、奢华、有内涵。这座隐世高人般的小城,把千年时光都酿进了老茶馆的盖碗茶里,将唐宋文脉织进夏布细密的经纬间,连憨态可掬的荣昌猪都揣着联合国粮农组织认证的"世界家畜贵族密码"。
卤鹅哥追的哪里是流量?他捧着的,分明是客家人四百年前穿越巴山蜀水的乡愁,是安陶窑火里淬炼八百年的匠魂,是夏布折扇上抖落的半部中国纺织史。
荣昌,这座濑溪河滋养的宝藏之城,早把文明火种藏进市井烟火里,只待世人俯身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