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街头巷尾,
恰似城市跳动的脉搏,
无不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漫步其间,
总能感受到生活的烟火气息。
每一块砖石、每一道转角,
都沉淀着这里独有的历史底蕴、
文化内涵和珍贵记忆。
确实臭,但也确实爱吃。——今日华仔
本期探店,
走进【建设中路】。
和华仔一起,
探寻成华的小街、小店、小日子......
“成都哪条街最好吃??”随便抓个路人一问,十有八九都会脱口而出:“建设路!”从“建设路必吃清单”到“暴走一万步打卡建设路”,关于这条美食街的攻略简直多到看不过来。在这儿,不仅挤占你的胃,还抢占你的心。
阿贵老友粉 闻起臭,吃起香
关于老友粉,它各种版本的来历故事流传了几十年,最广为人知的一个版本来自二十世纪↓
一位老翁感冒了,朋友十分挂念,便将精制的面条佐以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笋、牛肉末、胡椒粉等煮成热面条一碗,送与这位老友吃。热、辣、酸、香的面顿时使老翁食欲大增,他发了一身大汗,感冒也好了。事后老翁感激不尽,书赠“老友常临”的牌匾送给好友,“老友粉”便因此得名。
现在的螺蛳粉火得“一塌糊涂”,大街小巷走两步就可以看见它的招牌,相比之下,老友粉便“低调”了不少。可要说起来,这俩粉还挺对脾气,因为都带着一股“酸臭”味。
“为啥子会臭?”一般第一次闻到老友粉的人都会这样问,其实老友粉的“臭味”是豆豉发酵后的味道,也正是这碗粉的灵魂所在。
一锅一碗一爆炒,是老友粉的一大特色,无猛火不老友,老友粉整个制作过程讲究猛火快攻,手腕一抖,锅铲翻飞,火舌舔舐着锅底,酸笋的野香和豆豉的醇厚被彻底激发。这口“锅气”,就是直击灵魂的老友味!
再从外形来说,螺丝粉是圆粉,老友粉的粉是扁粉,更像是成都人吃的韭菜叶子面。
瘦肉和猪杂是老友粉经典的加料,整碗粉浓郁但不油腻,猪肝切得厚薄适中,入口绵密醇香,脆肠嚼起来则是相对弹牙。不晓得是不是因为扁粉软透的原因,每一根都软滑入味,将老友粉特有的鲜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再加上酸笋的酸爽、紫苏的清香,确实是让人有点念念不忘了。
吃惯了螺蛳粉,可以换个口味来尝哈老友粉的“江湖气”。“这么‘臭’的粉,到底谁喜欢吃?”——没错,是我~
丫头冰粉 建设路第一家冰粉店
对成都人来说,有一种声音他们格外期待——那就是小时候孃孃们推着冰粉小车的沿街叫卖声:“卖冰粉啰!”这声音像一阵凉风,让晒得莫法的人都感觉到了清凉。
最近突然的升温,让人热得遭不住,走到路上就想东qiǒ西qiǒ找家冰店坐上一会,吃上一口。
建设路的丫头冰粉是华仔真真实实从上学就开始吃的,属于是随便点一份不会踩雷的那种,可以闭眼入。“全年啥子时候来都有冰粉吃哈,不分季节的。”老板介绍道。
@最爱银杏飘
“手搓的口感感觉更扎实些。”“个位数的快乐,到底谁懂!”
如果你看得仔细,会发现冰粉表面上布满了很多绵密的小气泡。因为冰粉制作主要分为两种流派:手搓冰粉和冲兑冰粉。丫头冰粉坚持采用传统手搓,因此相比起来口感也更加出色,颤颤巍巍的冰粉,勺子一碰便左右摇晃,却不容易散碎。
@狮子座小倩姐
无论是在哪家冰粉店驻足,在菜单上你一定会发现“全家福”冰粉,主料和配料多得让人咂舌,当然,丫头冰粉也不例外。
碗里的小料名单仿佛能排成一首诗:冰粉打底,浇上浓稠的红糖浆,铺满酒酿、糍粑、小汤圆,再撒上花生碎、山楂片、葡萄干,丰富的口感像味蕾的狂欢派对,在口腔里精彩纷呈,直接把性价比拉满。
@小moomoo
热!好热!冰粉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轻轻一尝,小时候妈老汉儿摇起蒲扇,在屋头搓冰粉的画面清晰浮现,儿时的回忆和幸福瞬间归位~
#今日分享#
建设巷十字路口的冰汤圆,
华仔想安利给每个人!
从上学吃到上班,
现煮汤圆搭配小料,
一口混搭下去,
美惨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