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长牙的时间特点
宝宝出生时,口腔内没有牙齿,正常的宝宝平均六个月大开始长牙,根据宝宝不同体质,有的宝宝在4、5个月的时候已经开始长牙,有的宝宝要在1岁左右才开始长牙,妈妈不用担心,宝宝在一周岁长牙也是正常的。
宝宝长牙时,下颌中切牙开始萌出,以每个月增加一颗的速度长牙,大约一岁大(十二个月)有六颗牙。直到2岁半乳牙全部萌出,二十颗乳牙会都长全。

宝宝出生后1年内(1.5个月-11个月)所有乳牙釉质矿化完成,出生后2年内(6个月-24个月)所有乳牙萌出。因此出生后1年内,如果宝宝出现全身或局部紊乱疾病,将影响乳牙釉质的发育,导致牙齿发育缺陷,易患龋齿。因此当宝宝长牙开始时,妈妈要将宝宝的牙齿护理好,这样才会让宝宝牙齿更健康。
宝宝长牙特点:1、牙齿萌出有一定次序,萌出先后与牙胚发育的先后基本一致。2、牙齿的萌出有一定的时间,但其生理范围较宽,个人差异较大。晚萌6-12个月是正常的。3、左右同名牙大致同时出龈。4、下颌牙萌出略早于上颌的同名牙。

宝宝长牙了 爸妈需要做这3件事
1、口腔卫生
爸爸妈妈护理婴儿出牙期的宝宝时候,要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喂养宝宝后,可以给宝宝喝一些白开水,可以冲淡宝宝口中的残留奶水;在宝宝夜晚睡前,爸爸妈妈可以用柔软的纱布或棉签,蘸取一些水,轻轻擦拭宝宝的口腔和萌出的乳牙。
出牙期的宝宝会出现牙床痒,喜欢咬东西。爸爸妈妈可以给宝宝购买一些合适的辅牙产品,让宝宝食用,缓解宝宝出牙期的不适。
2、牙床锻炼
出牙期的宝宝会出现牙床痒,喜欢咬东西。爸爸妈妈可以给宝宝购买一些磨牙食品,让宝宝食用,缓解宝宝出牙期的不适。
Weleda是欧洲百年有机母婴护理品牌,这款出牙粉成分含有天然有机洋甘菊,提取于植物精华,不含任何添加剂及防腐剂,安全无刺激,能够缓解牙龈红痒,舒缓肿痛,安抚不适。
专业护理,精心呵护,让宝妈们更加放心,其产品更是通过德国药品安全检测标准,取得国际有机认证。维蕾德强调生产产品的原料必须是“产品的所有都要来自于自然”,坚决拒绝各种添加剂和矿物油原料,只选用最纯净的成分,其严谨的态度,使得产品享誉全球。
3、适当的营养补充
宝宝在出牙时,可以适当给宝宝补充营养。可以在此期间,除了正常的母乳喂养外,给宝宝添加一些鱼、蛋、虾皮、豆制品等营养丰富的食品,爸爸妈妈也可以带宝宝多多外出晒太阳,宝宝在晒太阳过程中,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可转变为维生素D3,是人体所需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可以坚固宝宝的牙齿。
宝宝长牙期间,饮食上需要注意
1、及时添加离乳食物:比如米粉、麦糊、土豆泥、水果泥、蛋黄等“糊状”食物,以及磨牙饼干。这不仅能够帮助宝宝缓解出牙痛,锻炼啃咬及咀嚼能力,强壮颌面部肌肉,加速乳牙萌出,还有助于增加饱腹感,满足该阶段营养需求。
2、按阶段过渡食物种类及形态:
2颗牙——从“泥”过渡到“粗糊糊”,再到“细颗粒”,如口感略粗的土豆泥、南瓜糊、新鲜果糊、颗粒面、烂稀粥、自制肝泥或肉泥等。
4颗牙——练习使用牙齿切碎更大的食物颗粒,添加更多的"半固体"食物,如:肉末、碎蛋黄、小块香蕉、西红柿、豆腐、麦片粥等。
6颗牙以上——颗粒更大的半固体食物,并开始尝试软烂的固体食物,如熟胡萝卜条、碎菜、松软的面包块等。
想要宝宝长出一口好牙,家长别走这些误区

1、喝止咳糖浆不漱口
众所周知,糖会引起龋齿,但大家通常都会忽略一些“隐形”的糖。止咳药大多数含糖,服止咳糖浆、咽喉含片后,一定要刷牙或漱口。
2、冷热交替
热的食物和生冷食物会刺激牙龈,引起牙痛。尤其是有些人习惯嚼冰,刺激牙龈的同时,还会磨损牙齿,甚至使牙齿断裂。
3、睡前喝奶
很多妈妈会在睡前给宝宝喝些果汁、牛奶等,殊不知,这样很伤宝宝的牙齿。
4、用牙齿开东西
用牙齿开瓶盖或塑料包装虽然很方便,但牙齿会产生裂纹,同时还会接触包装上的细菌。
5、磨牙
压力大等会引起睡觉时磨牙,使牙齿严重受损。磨牙的习惯很难控制,在白天避免吃生硬的食物可以减轻疼痛和磨牙造成的损害。
6、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往往会带来过量的糖和酸,导致蛀牙。另外,吃零食时口腔分泌的唾液较少,食物更容易残留在牙齿上。尤其是淀粉类食物,如薯片。吃完最好用牙线清洁齿缝中的食物残渣,以减少对牙齿的损害。